无码人妻精品国产日韩电影,亚洲精品色在线网站,精品久久综合1区2区3区激情,波多野结衣无码电影大长腿

歡迎訪問福汽集團官方網站!

中文
綜合資訊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首頁 > 綜合資訊 > 政策法規 > 正文
綜合資訊

汽車產業政策戰略發展資訊

時間:2023年07月28日 17:25 點擊:


本期重要資訊導讀

一、2023年6月汽車工業經濟運行情況

二、中央政策資訊

一、工信部【新能源車仍存核心技術供給不足】

二、工信部【調整新能源車型積分計算方法】

三、財政部【減免車購稅總額將達到5200億元】

四、商務部【組織開展汽車促消費活動】

五、工信部等五部門【印發《制造業可靠性提升實施意見》的通知】

三、地方政策資訊

一、上海【繼續實施整車終端戰略】

二、上海【臨港將建全國首個智能網聯汽車創新引領區】

三、北京【印發《北京市居住區新能源汽車充電“統建統服”試點工作方案》】

四、福建【印發《全面推進“電動福建”建設的實施意見(2023-2025年)》的通知】

五、成都【印發《成都市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3——2030年)》】

四、新能源及氫能產業相關資訊

一、我國首次高壓力純氫管道試驗取得成功

二、我國首個氫電耦合中壓直流微網正式投運

三、我國首個萬噸級光伏制氫項目投產

四、山東【打造“氫動走廊”區域示范樣板】

五、一汽解放【擬定增募資37億元,加速布局新能源重卡賽道】

五、宇通資訊

一、智能網聯汽車大賽宇通奪冠

二、小宇“亞洲體育盛會”公交專線開跑

六、奇瑞資訊

一、奇瑞集團6月銷量14.52萬輛

    二、奇瑞與華為的‘baby’第四季度就來了

七、其他資訊

一、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2000萬輛

二、首個日系車企倒掉,廣汽三菱全面停產裁員

三、文遠知行【獲得首個國家級全域自動駕駛牌照】

四、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智能網聯汽車協同創新發展論壇順利閉幕

 

2023年6月汽車工業經濟運行情況

2023年6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56.1萬輛和262.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5%和4.8%。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8.4萬輛和80.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2.8%和35.2%。

一、6月汽車銷量同比增長4.8%

6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56.1萬輛和262.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5%和4.8%。

1-6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24.8萬輛和1323.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3%和9.8%。

(1)6月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長2.1%

6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21.9萬輛和226.8萬輛,產量同比下降0.9%,銷量同比增長2.1%。

1-6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128.1萬輛和1126.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8.1%和8.8%。

(2)6月商用車銷量同比增長26.3%

6月,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34.2萬輛和35.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1.3%和26.3%。

1-6月,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96.7萬輛和197.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6.9%和15.8%。

二、6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35.2%

6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8.4萬輛和80.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2.8%和35.2%;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30.7%。

1-6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78.8萬輛和374.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2.4%和44.1%;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28.3%。

三、6月汽車出口同比增長53.2%

6月,汽車整車出口38.2萬輛,同比增長53.2%。新能源汽車出口7.8萬輛,同比增長1.7倍。

1-6月,汽車整車出口214萬輛,同比增長75.7%。新能源汽車出口53.4萬輛,同比增長1.6倍。

四、1-5月汽車制造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4.2%

1-5月,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2%;完成營業收入36312.6億元,同比增長14.3%;實現利潤1746.2億元,同比增長24.3%。

 

 

 

 

 

 

 

中央政策資訊

 

(一)工信部【新能源車仍存核心技術供給不足】

6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雖然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產業仍存在關鍵核心技術供給不足、全面市場化發展不均衡不充分、支撐保障能力有待提升等問題,需要有關各方共同應對解決。下一步,將深入實施《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會同相關部門加強宏觀指導、加大工作力度,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如何解決我國新能源汽車全面市場化發展還存在著不均衡不充分的問題:

一是提升產品供給質量。支持開展高安全全氣候動力電池、熱泵空調、整車熱管理等技術攻關,提升動力電池熱失控技術標準,以進一步增強新能源汽車低溫適用性和安全性,滿足高寒地區消費者需求。

二是加大重點領域推廣。組織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編制實施重卡電動化工作方案,加快提升城市公交、物流、出租、環衛、重卡等車型電動化比例;此外,我們還將持續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支持企業開發更多先進適用車型,完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進一步釋放農村地區消費潛力。

三是強化支撐保障條件。制定促進鋰資源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加快重點礦產項目開發,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健全回收利用體系,拓展梯次利用場景,加快構建綠色、循環生態體系。

四是打造世界一流品牌。持續開展“中國汽車品牌向上發展”專項行動,支持優勢企業加強質量管理,優化產能布局,以市場化、法治化方式推動落后整車企業和產能退出,推動集團化、規模化發展,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品牌。

(二)工信部【調整新能源車型積分計算方法】

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公布了《關于修改<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的決定》(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門令第64號,以下簡稱《決定》),對現行《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積分辦法》)進行了修改。

《決定》主要修改了以下內容:

(一)調整新能源車型積分計算方法。綜合考慮技術進步、成本下降和積分合規成本變化情況,按照積分供需平衡原則,調整《積分辦法》附件2《新能源乘用車車型積分計算方法》,將新能源乘用車標準車型分值平均下調40%左右,并相應調整了積分計算方法和分值上限。同時,考慮到后續新能源積分比例和分值要求仍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進行修改,《決定》規定工業和信息化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對《新能源乘用車車型積分計算方法》作出調整。

(二)建立積分靈活性交易機制。為應對積分供需失衡問題,穩定積分價格,新增“新能源汽車積分池管理”一章,建立積分池管理制度。當年度新能源汽車正積分與負積分供需比超過2倍時啟動積分池存儲,允許企業按自愿原則將新能源汽車正積分存儲至積分池,該部分積分存儲有效期5年。當年度新能源汽車正積分與負積分供需比未達到1.5倍時釋放積分池中的積分,允許企業提取儲存的新能源汽車正積分,當年度未使用的新能源汽車正積分將返還積分池。

(三)優化其他積分管理制度。一是考慮未來碳管理需要,增加企業平均碳排放水平公示要求,提出適時研究建立與其他碳減排體系的銜接機制;二是為方便企業進一步做好積分相關工作,延長企業負積分抵償報告提交時間和完成負積分抵償歸零時間;三是為提高積分交易靈活性,規定企業購買的正積分可以抵償和結轉;四是為保障數據統計更為準確,調整了核算年度內車輛統計基準。

(三)財政部【減免車購稅總額將達到5200億元】

6月19日,財政部、稅務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關于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公告》:對購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間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其中,每輛新能源乘用車免稅額不超過3萬元;對購置日期在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間的新能源汽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其中,每輛新能源乘用車減稅額不超過1.5萬元。

6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在會上介紹,初步估算,實行延長政策,2024-2027年減免車輛購置稅規模總額將達到5200億元。

許宏才表示,財政部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財稅政策。經國務院批準,自2014年9月1日起,對購置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2017年、2020年、2022年先后三次將該政策延續至2023年12月31日。截至2022年底,上述政策累計免稅規模超過2000億元,預計2023年免稅額將超過1150億元。除了對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外,國家還對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船稅,對純電動汽車不征消費稅。相關財稅政策有力支持了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許宏才表示,為進一步鞏固和擴大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優勢,6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決定將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延長至2027年年底,減免力度分年度逐步退坡,并對新能源乘用車減免車輛購置稅設定減免稅限額。初步估算,實行延長政策,2024—2027年減免車輛購置稅規模總額將達到5200億元。

(四)商務部【組織開展汽車促消費活動】

6月8日,商務部辦公廳發布關于組織開展汽車促消費活動的通知。為進一步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根據“2023消費提振年”活動安排,商務部將于6月至12月組織開展汽車促消費活動。

通知重點作了兩項活動安排,即“百城聯動”汽車節和“千縣萬鎮”新能源汽車消費季。各地統籌部署汽車促消費活動,擇優推薦3-5個“百城聯動”候選城市及其重點汽車促消費活動安排。商務部將選取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約100個城市,形成“百城聯動”重點活動清單。同時,商務部將于近期組織“千縣萬鎮”新能源汽車消費季活動啟動儀式,并指導各地在全國千余個縣(區)、萬余個鎮(鄉)開展新能源汽車“大篷車”進農村等形式多樣的新能源汽車促消費活動,掀起覆蓋縣鄉、亮點紛呈的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熱潮。

聚焦全鏈條促進汽車消費,各地要充分發揮百座城市帶動作用,聚焦新車銷售、二手車交易、報廢更新、以舊換“新”(新能源汽車)、汽車后市場等內容,因地制宜打造系列汽車展銷活動,持續“拉動增量、盤活存量、帶動關聯”,全鏈條全過程促進汽車消費。

(五)工信部等五部門【印發《制造業可靠性提升實施意見》的通知】

6月30日,工信部等五部門發布關于印發《制造業可靠性提升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通知。

《意見》指出,實施整機裝備與系統可靠性“倍增”工程。在汽車行業,重點突破基于數字化試驗場的整車及關鍵零部件可靠性檢測與評價技術,持續提升新能源汽車軟件功能性能、可靠性水平、功能安全、預期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等綜合能力,提升動力電池健康狀態評價、使用壽命評價、安全性及故障預警、低溫適應性等可靠性和耐久性測試評價能力,促進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整車可靠性水平提升。

 

 

 

地方政策資訊

 

(一)上海【將繼續實施整車終端戰略】

 7月5日-7日,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2023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嘉定召開。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副主任湯文侃發表致辭,他表示:“上海正積極構建“2+(3+6)+(4+5)”現代化產業體系,汽車是上海現代化產業體系中最重要的一環,已取得多項可喜的成績。”

在2022年上海生產整車達到302萬輛,一到五月份生產整車79.2萬輛,同比增長27%。累計推廣了新能源汽車116.5萬輛,規模位居全球城市第一,已建成充電樁達到69.7萬,換電站120個,車樁比達到1.4:1,居全國領先。

與此同時,上海在關鍵產業鏈布局日益完善,并陸續出臺了系列產業政策,同時公共平臺和標準體系持續鞏固,一批創新的應用取得了成效。

接下來上海將繼續實施整車終端戰略,要推動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包括繼續加大車規級芯片的布局,抓好卡脖子的攻關,持續提速智能網聯場景化的應用,并且推動燃料電池汽車持續發展。

(二)上海【臨港將建全國首個智能網聯汽車創新引領區】

6月8日,《臨港新片區智能網聯汽車創新引領區總體建設方案》、《臨港新片區智能網聯汽車創新引領區車路協同系統建設導則》發布,并向友道智途、圖森未來、賽可智能、云驥智行四家企業15輛車發放基于立法基礎的全國首批無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牌照;臨港公交、臨港捷運兩家新片區企業獲得了上海首批智能網聯公交示范運營牌照;臨港新片區發布智能網聯汽車創新應用場景及標準體系“揭榜掛帥”清單;臨港新片區管委會與江蘇省蘇州市政府簽約合作,共建長三角車聯網;臨港新片區智能網聯汽車正式發車。

(三)北京【印發《北京市居住區新能源汽車充電“統建統服”試點工作方案》】

 6月2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印發《北京市居住區新能源汽車充電“統建統服”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提到,本次總體目標:利用兩年時間,打造一批"統一選址原則、統一建設標準、統一服務標準"的"統建統服"充電服務試點,為居住區新能源汽車用戶提供"三個5"(找樁距離不大于500米、服務費不高于0.5元、排隊時間不長于5分鐘)的用戶體驗,形成"四個創新"(智慧選址、價格優惠、預約即得、安全提示)的服務模式。

本次分階段目標:探索階段(2023年5月-2023年8月):在全市范圍內新建或改擴建不少于15個"統建統服"充電服務試點;推廣階段(2023年9月-2024年5月):根據試點經驗,在全市居住區推廣"統建統服"充電服務模式。

“統建統服”試點項目申報條件為,鼓勵優先選取既有居住區中“私人自用樁隨車配建比不足40%、500米范圍內公共充電樁數量不足”的區域為首批示范項目。申報項目需在2022年6月1日-2023年8月31日新建或改擴建完成并投用。

(四)福建【印發《全面推進“電動福建”建設的實施意見(2023-2025年)》的通知】

6月7日,福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十部門印發關于《全面推進“電動福建”建設的實施意見(2023—2025年)》(以下簡稱《意見》)的通知。

《意見》明確要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力度。一是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在鞏固公交車和巡游出租車電動化成果的基礎上,在物流配送、環衛、工程建設、黨政機關、國有企業、景區港區等公共領域進一步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持續提升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占比。逐年提升公務車領域新能源汽車比重。4A級及以上景區用車,爭取兩年內基本改用新能源汽車。二是推進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試點。支持有條件地市積極申報國家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試點城市,對獲批的給予專項獎勵1000萬元。三是組織實施綜合示范應用項目。支持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工程機械、新能源農用機械、動力電池等生產企業與推廣應用單位在重點區域及湄洲島等島嶼聯合打造推廣應用示范項目,對示范項目單個推廣合同金額達到1000萬元并實現交付使用的,按不超過合同金額的5%給予生產企業一次性示范推廣獎勵,全省年度獎勵金額不超過5000萬元。支持有關地市、汽車生產企業、示范應用單位等聯合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對納入國家試點的牽頭單位給予專項獎勵500萬元。

《意見》明確要推進充(換)電及加氫設施建設。支持新能源汽車、電動船舶充(換)電設施、智能路側設施和功能性平臺納入“新基建”示范項目。推廣集中式“光儲充檢”一體化示范站,對符合相關要求的“光儲充檢”示范站建設給予業主單位單站補助50萬元。優先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將獨立占地的集中式充(換)電站、加氫站納入公用設施營業網點用地。支持依法依規利用現有加油加氣站的場地設施研究開展改擴建加氫站或增設充(換)電設施。推廣智能有序、慢充為主、應急快充為輔的居民區充電服務模式。鼓勵采用“統建統營”等方式加快推進老舊小區充電設施建設。結合老舊小區、街區片區改造等工作,在設計及改造實施環節充分預留充電設施供電管溝,滿足充電設施快速接電要求。

《意見》明確要加強“電動福建”平臺建設和管理。整合省級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電動船舶監管等多個信息化應用平臺,建設一體化的“電動福建”平臺。鼓勵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動力電池生產企業與綜合利用企業合作開展動力電池的評估檢測、梯級利用、拆解回收。進一步完善地方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體系,研究建設全省統一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政府監管和追溯服務平臺。《意見》明確加強保障措施。一是健全組織保障。省級新能源汽車聯席會議統籌協調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和產業發展,全面推進“電動福建”建設。二是加大資金支持。安排“電動福建”建設專項資金,不同類別補助政策可疊加。完善政銀企合作機制,加快建立包括財政出資和社會資金投入在內的多層次擔保體系,加大“電動福建”產業鏈及相關應用場景的信貸支持力度。

(五)成都【印發《成都市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3——2030年)》】

6月25日,成都市制造強市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成都市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3——2030年)》(簡稱《規劃》)。該《規劃》涵蓋規劃背景、總體要求、重點方向、空間布局、主要任務、保障措施等六大主要內容。

《規劃》從產業規模、創新能力、基礎設施、要素資源等四個維度出發,錨定了成都市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目標。《規劃》明確,到2025年,成都汽車產業整體規模力爭達到3000億元,實現汽車本地整體產量達100萬輛(不含異地分子公司產量)。其中,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80萬輛,產量達25萬輛。到2030年,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具備較強國際輻射能力。

《規劃》顯示,成都將重點研發高鎳低鈷正極材料、高循環壽命負極材料,帶動鋰電設備以及銅箔、鋁箔等精密結構件發展。電池制造方面,支持企業開發超高速疊片等先進工藝,持續研發高比能鋰金屬電池、全固態電池等新一代動力電池產品。

電池材料、電機電控具備一定產業基礎后,將推動電動整車發展。《規劃》明確了成都乘用車、商用車、專用車的發展路線。以乘用車為例,成都將重點發展純電動、增程式混合動力和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推動現有整車企業提升產品能級、導入熱銷車型。

自動駕駛成為成都推動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另一個重點發力方向。成都采取“軟硬結合”的方式推動自動駕駛發展。軟件方面,成都將加強智能汽車操作系統、智駕系統、標準化軟件(中間件)、高精度地圖、仿真測試、場景數據管理、車輛智能運營、智能車載應用軟件等關鍵軟件產品研發。硬件方面,成都將加快研制高算力、強智能車規級算力芯片,車輛微型電子機械系統(MEMS,含壓力/速度/流量傳感器、陀螺儀等)、低成本高性能激光雷達、4D成像毫米波雷達、高像素汽車視覺傳感器、線控轉向、線控制動等車輛狀態、環境狀態感知的智能套件。

成都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也注重對氫能的利用,實現布局氫能化。小布梳理《規劃》發現,成都從氫燃料電池、制儲運氫設備、氫燃料電池整車等維度細化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若干發展舉措。從研發角度看,成都將重點發展低鉑高性能膜電極、高性能低成本金屬雙極板、高活性催化劑等材料和部件關鍵技術,支持開發長壽命、高性能、低成本氫燃料電池電堆。

 

 

 

新能源及氫能產業相關資訊

 

(一)我國首次高壓力純氫管道試驗取得成功

6月25日,我國首次高壓力純氫管道試驗,在國家管網集團管道斷裂控制試驗場取得成功,這為我國今后實現大規模、低成本的遠距離純氫運輸提供技術支撐。

在哈密國家管網集團管道斷裂控制試驗場,工作人員完成了6.3兆帕管道充氫測試和9.45兆帕管道爆破測試,各項結果均達到預期。

本次試驗是國內首次對輸氫非金屬管道進行的高壓在線測試,也是國內首次對非金屬管道進行高壓純氫爆破試驗。此次試驗依托的國家管網集團管道斷裂控制試驗場,是繼英國、意大利之后全球第三個管道斷裂控制試驗場。

(二)我國首個氫電耦合中壓直流微網正式投運

6月15日,2020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的配套示范工程——國內首個氫電耦合中壓直流微網在浙江寧波投運。該項目實現了氫產業全鏈條相關設備全部國產化,氫電轉換效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據悉,2022年5月,該項目開始開工,到今年3月20日,該項目成功制氫。

整個項目由“綠電”和“綠氫”兩部分組成。“綠電”即建設了4兆瓦的光伏電站,“綠氫”則覆蓋了制氫、儲氫、加氫的氫能利用全產業鏈。

該項目位于寧波慈溪濱海經濟開發區,園區內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光伏裝機超過50萬千伏安。工程占地12600平米,以"電-氫-熱"綜合能量管理系統為中樞,以±10千伏、±375伏直流母線為主干網架,依托4兆瓦光伏、0.2兆瓦風電產生的綠電,支撐400千瓦的制氫機和10臺60千瓦直流充電機運行。

此外,該項目還配置3兆瓦/6兆瓦時電池儲能和240千瓦燃料電池,可在電網急需時短時支撐電網運行。項目可離網連續運行168小時,每日可滿足10輛氫能燃料電池汽車加氫、50輛純電動汽車直流快充需求。

該項目是國家電網首個氫能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可離網型風/光/氫燃料電池直流互聯與穩定控制技術》重點專項的配套項目,也是浙江省"十四五"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試點示范工程。

(三)我國首個萬噸級光伏制氫項目投產

近年來,中國石化錨定“打造中國第一氫能公司”目標,率先發展綠氫產業,積極推動石化產業綠色低碳發展。

中國石化30日宣布,公司旗下新疆庫車綠氫示范項目順利產氫,這是我國首個萬噸級光伏制氫項目。

中國石化新星公司總經理劉世良說,項目產出氫氣純度達99.9%,利用新疆地區豐富的太陽能資源發電制氫,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光伏發電、輸變電線路、電解水制氫、氫氣儲輸、公用工程及配套輔助生產設施,電解水制氫能力2萬噸/年、儲氫能力21萬標準立方米、輸氫能力2.8萬標準立方米/小時。

綠氫是通過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直接制取,生產過程中基本不產生溫室氣體。該項目生產的綠氫將就近供應中國石化塔河煉化,完全替代現有天然氣化石能源制氫,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8.5萬噸,開創綠氫煉化新路徑,為我國綠氫工業化應用提供參考樣板。

中國石化新星公司科技信息部經理王延欣說,該項目所用的光伏組件、電解槽、儲氫罐、輸氫管線等重大設備及核心材料全部實現國產化,有效促進我國氫能裝備和氫能產業鏈發展。以電解槽為例,在該項目啟動之前,國內的1000標準立方米電解槽累計需求量不到30臺,而庫車綠氫示范項目就需要52臺,有力促進國內電解槽產業的規模化生產。

近年來,中國石化錨定“打造中國第一氫能公司”目標,率先發展綠氫產業,積極推動石化產業綠色低碳發展。作為全國最大的氫氣生產利用主體,中國石化近年來每年氫氣生產利用量約為450萬噸。目前,中國石化聚焦“氫能交通、綠氫煉化”兩大領域,啟動了全球最大綠氫耦合煤化工項目——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風光融合綠氫示范項目,累計建成加氫站超100座,建設和運營加氫站數量居全球首位。

(四)山東【打造“氫動走廊”區域示范樣板】

6月21日,山東省科技廳印發《山東省科技支撐碳達峰工作方案》。在氫能源產業方面,開展氫能生產利用示范推廣。加快實施“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開展工業副產氫純化、可再生能源制氫、氫能儲運等氫能生產和利用技術工程化示范,重點突破燃料電池核心技術及加氫站基礎設施瓶頸,探索氫能在多種場景下的高效、安全利用新模式,促進完善制氫、儲(運)氫、輸氫、加氫、用氫全產業鏈氫能技術體系。

打造“氫動走廊”區域示范樣板。圍繞培育壯大“魯氫經濟帶”、打造山東半島“氫動走廊”,依托濰柴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協同山東東岳集團、山東能源研究院、山東大學等,加快氫能前沿技術研究,集中攻關大規模氫能制取、存儲、運輸、應用一體化技術,打造全國首個萬臺套氫能綜合供能裝置示范基地。創新支撐濟南“中國氫谷”、青島“東方氫島”建設,實現“單電池-電堆-發動機-整車”全產業鏈高端化發展,探索氫能多場景高效、安全利用模式,打造“氫能社會”山東示范樣板。

(五)一汽解放【擬定增募資37億元,加速布局新能源重卡賽道】

國產重卡龍頭們正在加速布局新能源賽道,較新的動作來自一汽解放。此前,一汽解放發布公告,公司擬定增募資不超過37.13億元,主要用于研發能力提升、產線升級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其中,8.46億元用于新能源智能網聯及整車綜合研發能力提升項目。

2020年,一汽解放通過與一汽轎車進行資產置換登陸A股市場,成為一汽集團旗下商用車業務主體,公司生產車型涵蓋中重型卡車,輕型卡車和客車,其中中重型卡車占比約八成。2020年A股上市以來,公司業績有所下滑。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一汽解放營收383.31億元,同比下降61.18%,歸母凈利潤3.67億元,同比下降90.57%,扣非歸母凈利潤為-17.14億元,同比由盈轉虧。

數據顯示,2022年,重卡行業整體受挫,一汽解放中重型卡車銷量14萬輛,相對2021年減少了23.3萬輛,同比下降62.41%。中國重汽2022年實現重卡銷量9.6萬輛,相對2021年減少了10.6萬輛,同比下降52.5%。

“雙碳”目標指引下,面對存量競爭市場,傳統重卡企業開啟戰略調整,紛紛將新能源商用車作為核心業務之一。

根據GGII統計,2020年至2022年,我國新能源重卡的銷量從0.26萬輛上升至2.51萬輛,新能源滲透率從0.2%上升至3.7%。

不過,相對傳統燃油商用車市場高度集中的競爭格局,新能源領域尚未出現具有絕對領先優勢的玩家。市場占有率方面,2022年新能源重卡前五名為徐工重卡、三一重工、東風集團、漢馬科技、宇通集團,單家企業市占率均沒有超過20%,呈百家爭鳴之勢。2022年,新能源重卡銷量達到2.5萬輛,主要重卡企業在新能源領域發展較快,三一重工在銷量方面有著相對較高的領先優勢,同比增速180%,市場份額上升2.14%。其次是東風集團、漢馬科技等四家公司銷量突破兩千臺,徐工重卡市場份額增長較多。此外,中國重汽、陜汽集團、佛山飛馳2022年銷量同比增速較高。一汽解放新能源重卡2022年售出934臺,同比增長67%,增速在主要重卡企業中偏低,致使公司市占率同比小幅下滑。

從產業鏈布局的角度來看,一汽解放與寧德時代、博世動力、遠景科技等組成新能源商用車產業發展戰略聯盟。攜手寧德時代成立解放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重點開展車電分離、整車租賃等新能源運營業務。一汽解放表示,定增募資擬投入項目不涉及生產能力建設,不直接產生經濟效益。但通過項目的建設,可以提升公司在新能源智能網聯領域的研發能力,提高公司在行業“新四化”變革趨勢下的核心競爭力。

6月21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我國新能源商用車銷售增長較新能源乘用車增長明顯遲緩,下一步工信部將會同相關部門編制實施重卡電動化工作方案,加快提升城市公交、物流、出租、環衛、重卡等車型電動化比例。

如今,新能源卡車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但也面臨一些待解決的問題,比如新能源卡車的購置成本仍然偏高、充換電設施建設有待加強、核心零部件技術仍需進一步突破等。

 

 

 

宇通資訊

 

(一)智能網聯汽車大賽宇通奪冠

6月21日,2023中國(鄭州)國際智能網聯汽車大賽在鄭州啟幕。作為360支參賽隊伍之一的宇通客車以總分第一的成績,榮獲2023中國(鄭州)國際智能網聯汽車大賽“城市公交線路挑戰賽”綜合優勝獎。

本次大賽以“豫見智能駕駛,開創美好未來”為主題,旨在搭建全球智能網聯汽車前沿展示、賽事比拼、交流研討、智能體驗于一體的國際化交流合作平臺,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要素鏈、制度鏈”深度耦合,促進河南省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大賽舉辦6項高水平挑戰賽事,是我國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參賽規模最大、技術領域覆蓋最廣的賽事,來自高校、整車企業、自動駕駛技術企業等共計360支賽隊同臺競技。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介紹,本次大賽安排了實車封閉場地和開放道路多場景工況,以及網絡安全、車聯網通信、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算法仿真等內容豐富的比賽項目,既是對場地功能全方位的檢驗,也標志著鄭州已經成為全國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示范的新高地。

鄭州市政府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本次大賽圍繞汽車技術研發與應用的共性需求,依托大賽新建基礎設施,搭建涵蓋智能網聯汽車全技術鏈、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智能網聯汽車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研究制定支持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專項支持政策,加快道路信息化改造、車聯網環境部署和智慧交通體系,努力打造國內一流的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

“新一輪科技變革正驅動著汽車產業朝著電動化、智能化和網聯化融合的方向加速發展,在城市交通、環境管理等面臨多重挑戰下,智能駕駛作為解決方案核心,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全球新一輪產業競爭的戰略高地。” 宇通客車新能源技術研究院院長李高鵬表示,宇通作為領軍者已經走在了行業前列。

其中,基于車聯網平臺構建商用車典型場景庫,宇通開展安全事故致因機理研究,辨識車輛行駛安全關鍵影響因素,突破多源信息融合、商用車動力學解耦控制、車聯網大數據分析等關鍵技術,從駕駛行為識別、輔助駕駛系統開發、整車集成測試、網聯云平臺監控等方面形成了“人-車-云”一體化的商用車輔助駕駛整體解決方案。

基于智慧出行、智慧環衛、智慧礦山、智慧物流等場景應用需求,宇通從車端、路端、云端開展電子電氣架構、自動駕駛、線控底盤、整車安全、仿真測試、車路協同、云控平臺等多項技術研發,并進行系列化自動駕駛車輛產品開發與多場景示范。

具體來看,面向城市干線和微循環出行場景,宇通已完成智能網聯公交和微公交產品開發。目前,已在鄭州、廣州、北京、南京、長沙、重慶、無錫、大連、惠州等多個城市的開放道路運行。累計安全運行300多萬公里,乘坐超100萬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在鄭州天健湖,L4級微循環巴士——宇通“小宇”已累計安全運營超20萬公里,安全零事故,累計接待近10萬人次;在鄭州金融島,全長17.4公里的首條商業化應用的智慧駕駛公交線路上,12輛宇通L3級智能網聯公交已累計運營超75萬公里、服務市民超60萬人次。

(二)小宇“亞洲體育盛會”公交專線開跑

近日,在杭州舉辦的亞洲體育盛會迎來倒計時100天,六大賽區之一的紹興賽區突然因為一條公交專線沖上了熱搜。從CCTV的鏡頭到浙江日報的亞洲體育盛會特別報道,從全國最具實力的省級新聞廣播“浙江之聲”到浙江傳媒航母“潮新聞”,各大官方媒體競相報道,贊不絕口,當地居民在得知消息后也爭相前去打卡。

5輛車廂外部印有“琮琮”、“蓮蓮”、“宸宸”的宇通自動駕駛巴士小宇從遠處緩緩駛來,揭開了這條公交專線的神秘面紗,也拉開了“智能亞洲體育盛會”的大幕。

這條亞洲體育盛會公交專線作為浙江省內首條自動駕駛公交專線,全長5.7公里,共設置八個站點,包括壘球館東、地鐵鏡水路站、蔡江村三個場館外站點,及場館內的棒球館西門、游泳館、棒球場的主副館、社區數字展廳等五個站點,順時針繞行一圈的時間約為20分鐘,運行速度最高每小時30公里。

為亞洲體育盛會公交專線提供接駁服務的小宇采用L4級無人駕駛技術,運用AI人工智能和5G網絡,配合多傳感器協同,能夠實現人車避讓、自動變道、自動轉向、精準停靠、紅綠燈識別等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小宇不僅可以自動完成轉彎及靠站操作,遇到行人與車輛還會自動減速避讓,并且能夠進行動態避障、自主超車等操作。為了保證安全以及為乘客解決問題,每輛車上還會配備一名具有3年以上公交駕駛經驗的安全員。

本屆亞洲體育盛會是首次將“智能”納入辦賽理念的一屆賽事,沉浸式、多維度的觀賽體驗,綜合運用人工智能、機器視覺等前沿技術的智能安防,一站式數字觀賽服務平臺,全球首個大型綜合體育賽事元宇宙,智能場景層出不窮。而宇通自動駕駛巴士小宇的亮相則在構建綠色節約、智慧共享出行方式上擦亮了“智能出行”金名片。

無論是L3級的公交車,還是無人快遞車,無論是醫療急救無人機還是智能無人保潔船,可以看出,本屆亞洲體育盛會主打的就是一個“無人化”。作為最貼近市民的服務環節,自動駕駛巴士小宇的正式上崗將載著大家來一場轟轟烈烈的全新旅程,一起見證未來的模樣。

 

 

奇瑞資訊

 

(一)奇瑞集團6月銷量14.52萬輛

6月份,奇瑞控股集團銷售汽車14.52萬輛,同比增長38.3%。1-6月份,集團累計銷售汽車74.14萬輛,同比增長56%,創下歷史半年度銷量新高。

客觀而言,奇瑞今年的銷量可謂是突飛猛進,根據中汽協此前1-4月份的統計分析,奇瑞集團在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集團中,增速位居第二。

從品牌上看:

奇瑞品牌6月銷量105908輛,同比增長33.4%;1-6月份銷量539427輛,同比增長50.9%;

星途品牌6月份銷量9842輛,同比增長192.7%;1-6月份銷量42240輛,同比增長119.3%;

捷途品牌6月份銷量21607輛,同比增長43.7%;1-6月份銷量112381輛,同比增長84.1%。

而在爆款車型方面,瑞虎8:上半年總銷量達97359輛,同比增長24.4%;瑞虎7:上半年總銷量107457輛,同比增長80.4%;捷途X70:上半年總銷量67918輛,同比增長29.4%。。

(二)奇瑞與華為的‘baby’第四季度就來了

除了賽力斯,華為智選車業務還將和奇瑞、江淮、北汽極狐展開合作,近日,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透露,“奇瑞與華為的‘baby’今年四季度就出來了。”

雖然他并未透露更多相關信息,不過網絡上已有首車的信息曝光,據悉,該車為奇瑞星途EH3(內部代號),將搭載華為鴻蒙座艙、高階輔助駕駛等。

從諜照看,EH3定位于中型轎車,前臉為封閉式,擁有碩大的燈組,而非時下流行的瞇瞇眼和分體式,整體造型很是優雅流暢,車頂中間設有激光雷達,而在左右兩側翼子板處,則設有問界M5智駕版同款的環視攝像頭,并印有“Powered by HUAWEI ADS”的字樣,由此可推測,該車將使用華為最新的ADS 2.0高階智能輔助駕駛功能。

而據此前爆料,雙方合作的首款純電轎車EH3將在奇瑞位于蕪湖江北新區的智能網聯超級二工廠組裝下線,此外還有一款代號為“EHY”的產品,大概率是SUV,這兩款車將融合華為鴻蒙智能座艙、駕駛輔助系統,可能歸屬AITO品牌,采用“X界”的名稱,將進入華為銷售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的1842期商標公告顯示,含多個“問界”商標的轉移/轉讓給了華為,類別包含4、9、12、16等等,其中就囊括了電子產品及科學儀器、汽車和運載工具等。

 

其他資訊

 

(一)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2000萬輛

7月3日,中國新能源汽車第2000萬輛下線活動在廣州舉行。廣汽埃安昊鉑GT從整車下線區緩緩開出,標志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產量達到2000萬輛。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70年來我國汽車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第20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下線,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重要時刻。”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今年前5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00.5萬輛和29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5.1%和46.8%。新能源汽車新車滲透率(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達到27.7%。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說,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2020年9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產累計突破了500萬輛,實現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中提出的目標;2022年2月,這一數字突破了1000萬輛;“今天迎來第2000萬輛的下線,第二個1000萬輛,僅用了1年零5個月的時間。”

根據乘聯會的數據顯示,預計第三個千萬應該在2024年的7月前能夠實現,持續的新能源汽車高增長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二)首個日系車企倒掉,廣汽三菱全面停產裁員

獲悉,一則《致廣汽三菱全體員工的一封信》傳遍了汽車圈,這封悲情滿滿的信,實則內容是宣告了“停產”及“人員安置方案”等信息。信中稱,廣汽三菱目前產品受市場轉型影響,銷售未達預期,經營陷入困境。“公司于6月份正式進入臨時停產階段”。

截至發稿,廣汽集團已經作出回應,“情況屬實”。集團對媒體稱,廣汽三菱的股東三方正盡全力推動企業的紓困轉型工作。廣汽三菱將根據實際情況,依法依規進行人員結構的優化,并盡最大努力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

廣汽集團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現在屬于一個過渡階段,如果后續廣汽三菱能通過調整改善經營,將恢復生產,目前復產時間不確定。廣汽三菱并未退出中國市場,仍然是廣汽集團持股50%的合營公司。”

這個結局在業界并未出乎意料,早在今年上半年,廣汽三菱就陸續傳出停產消息,至此靴子落地。

2018年到2022年的五年間,廣汽三菱的銷量大跌超7成。到2023年4月,在廣汽集團披露的銷量數據中,廣汽三菱更是沒有透露銷量數據。

到2023年5月,乘聯會數據顯示,廣汽三菱產銷量均為0。前5個月累計銷量只有8943輛,同比下滑25.1%。產量方面,廣汽三菱2023前5個月累計產量僅3367輛,同比下滑75%。到2023年6月,廣汽三菱銷量僅326輛,上半年累計銷量1.20萬輛。財務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年底,廣汽三菱總資產59.61億元,總負債59.53億元,總負債率高99.8%。

在這個過程中,盡管廣汽集團曾兩次向廣汽三菱輸血,但依舊挽救不了廣汽三菱的頹勢。據悉,廣汽集團分別在2022年9月、2023年6月向廣汽三菱提供10億支持和9.42億元的委托貸款。但這些都只是杯水車薪,沒能挽救決策層于潰敗的邊緣。

壓垮廣汽三菱的因素有很多,國內市場上燃油車和新能源車的多年較量,或是其中最核心的原因。如信中所提及,廣汽三菱不僅墨守成規,沒有積極研發新車型,而且還在傳統燃油車向新能源車轉型的過程中掉隊。“不變則死,變則活”,任何合資車企都難逃電動化時代的考驗。

(三)文遠知行【獲得首個國家級全域自動駕駛牌照】

 日前,阿聯酋副總統兼總理、迪拜酋長Mohammed bin Rashid殿下在召開內閣會議時宣布,阿聯酋批準了首個自動駕駛路跑牌照,授予文遠知行。接下來,文遠知行將在阿聯酋開展各類自動駕駛車輛的路跑測試和運營。

據悉,迪拜的目標是到2030年該市25%的交通出行將由自主交通工具完成。Mohammed bin Rashid殿下指出,此次頒發自動駕駛車輛路跑牌照,反映了阿聯酋在未來出行模式上的變革。

在獲頒此次全域路跑牌照之前,文遠知行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在阿聯酋部分路段已完成超一年的公開測試和運營。6月29日,阿布扎比綜合運輸中心(ITC)宣布,作為宰牲節假期的服務之一,前往阿布扎比薩迪亞特島(Saadiyat Island)和亞斯島(Yas Island)的游客,可以免費體驗自動駕駛汽車服務,其中一款名為“Txai”,而這即是由文遠知行與當地上市公司Bayanat合作推出的Robotaxi。

今年3月,文遠知行正式落戶中阿(聯酋)產能合作示范園,組建當地團隊,進一步加速在阿聯酋地區的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除阿聯酋外,2022年9月文遠知行在沙特舉辦的2022 GAIS全球人工智能峰會上,宣布與沙特人工智能公司(SCAI)合作,落地沙特首個無人小巴動態展示線路。2022年12月,首屆中阿峰會、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峰會期間,在沙特投資大臣Khalid al-Falih的見證下,文遠知行副總裁李璇與阿吉蘭兄弟控股集團CEO Ali AlHazmi簽訂合作諒解備忘錄,共同推進自動駕駛在沙特的落地。

(四)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智能網聯汽車協同創新發展論壇順利閉幕

6月28日,以“共建新生態,創領新未來”為主題的2023粵港澳大灣區智能網聯汽車協同創新發展論壇于廣州·中國交易會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正式開幕。本次論壇由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指導,廣東省制造業協會、廣東省汽車工程學會、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電子產業發展促進會、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運營中心聯合主辦。

論壇與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第十八屆中博會融通創新展同期舉辦,希望通過加強產研互動促進市場新生態建設。

論壇邀請了來自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南沙區、黃埔區、花都區、白云區等相關主管單位領導,以及中汽研(廣州)、廣汽集團、騰訊智慧交通、滴滴自動駕駛、高新興集團、一清創新等企業嘉賓,針對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新技術、新趨勢、新業態進行主題演講,探討科技創新規律和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發展新趨勢,共同建設智能網聯汽車技術開放共享生態圈和創新策源高地。

會上幾位嘉賓進行了相關分享:

高新興科技集團高級副總裁吳冬升博士以“智能網聯融合創新應用發展展望”為主題進行分享,他表示智能網聯實現了汽車產業和交通產業的跨界融合,也促使更多的科技成果實現轉化。在此趨勢下,高新興推出包括軟件產品、車載終端產品、路測產品以及車規級通信模組在內的智能網聯全棧式產品矩陣。未來高新興集團還會繼續推動智能網聯在自動駕駛、公交、路口、城市掃描領域融合創新應用探索,同時推動智能網聯標準體系的建設和智能網聯商業運營模式的研究。

廣汽研究院智能網聯技術研發中心部長徐偉在主題為“構建新生態締造智能新未來”的主題演講中表示,智能駕駛快速發展促進汽車產業模式的重構,它不僅讓汽車從“四個輪子+兩個沙發”過渡到“四個輪子+一個超級計算機”,它還讓傳統的研發模式難以為繼,廣汽正在探索“連橫合縱研發模式”重點實現高級智能駕駛的突破。

在“從自動駕駛技術向量產進發”的主題演講中,廣州沃芽科技有限公司量產總監陶海燕介紹了滴滴自動駕駛自2016年成立以來的發展歷程,他表示Robotaxi商業化落地任重道遠,滴滴自動駕駛三步戰略正在推進,即從無人化到量產化再到商業化。陶海燕表示,2025年將是滴滴自動駕駛量產的起點,屆時滴滴將同廣汽埃安攜手打造零部件國產化率90%以上合車規、高一致性、更可靠的量產產品,它不僅通過整車復用常規車產品基礎供應鏈使得成本下降80%,還會更加關注服務第二排無人車場景安全設計、運維需求的功能化設計。

深圳一清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副總監馬坤在主題為“低速商用無人駕駛的產業化嘗試”的演講中表示,低速無人車解決的核心問題是高效率地實現了室內外的全地形通行問題。在智慧園區解決方案中,一清整合車端、路端、云端,實現多樣自動駕駛車型的應用;在工業物流領域,則是自動對接打通工業物流全鏈條。未來一清還會在特色文旅、安防巡邏、餐飲零售等領域探索多場景定制化方案。

中汽研汽車檢驗中心(廣州)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旭在題為“中國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建設及研究進展”的演講中介紹了中汽研主導的中國智能網聯標準體系建設的最新進展以及復雜環境下的自動駕駛測試的最新研究成果。王旭表示,中汽研華南首個具備復雜環境模擬的自動駕駛封閉測試平臺已經建成,它是國內首個自車軌跡-氣象-交通-道路-通訊全因素可控的自動駕駛測試試驗室,在國內率先應用了復雜氣象環境模擬技術,實現對真實外部環境的高精度還原。

騰訊智慧交通事業部智能網聯副總經理、首席專家趙延寧在主題演講“智能網聯邁入開放道路背景下的測試、服務與運營”中介紹了騰訊深度參與智能網聯建設實踐以及在智能網聯2.0階段騰訊的核心能力與開放道路展望。他表示,智能網聯測試、服務與運營正在從封閉到開放、從虛擬到現實,騰訊智慧交通攜手生態協同創新、開放共贏,共建車城融合的“雙智”美好城市。


【下載PDF】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兰县| 六盘水市| 永安市| 南汇区| 七台河市| 武强县| 安阳县| 商河县| 西和县| 额尔古纳市| 巴塘县| 曲周县| 基隆市| 根河市| 岢岚县| 广安市| 大理市| 泰安市| 崇文区| 尼玛县| 开江县| 襄汾县| 崇文区| 岳阳县| 内丘县| 常熟市| 长沙县| 柞水县| 文水县| 阳原县| 白城市| 皋兰县| 彝良县| 宜宾县| 永定县| 肇州县| 调兵山市| 科技| 仁布县| 抚顺市| 乐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