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屆年關,人們常常習慣于用一個字來概括剛剛過去一年的情勢,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中國經濟網汽車頻道在中國農歷丙申年就要過去的時刻,選用一個字——“變”來總結、概括已然過去的2016年,也就是國人所說“猴年”的汽車產業。
我們之所以選擇“變”,因為唯有“變”才一直不變!
2016年,特朗普贏得美國總統大選,即將推行的“回歸本土”戰略,讓以汽車為代表的制造型產業舉棋不定;
2016年,英國“脫歐”,繼任者“梅姨”是否仍將采取“利益優先”的實用主義路線,讓歐洲汽車工業陷入“孤島”恐慌;
2016年,中國經濟繼續保增長、促穩定,以“新常態”應對新挑戰,汽車產銷再創新高,連續八年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
在剛剛過去的農歷猴年,熱鬧但不喧鬧,變動而不異動,美猴王神通廣大、“七十二變”,更是為打破舊秩序而“帶鹽”。當猴年臨近尾聲,回顧中國和全球汽車產業過去的一年,驚喜多過遺憾,機遇大于挑戰,才更顯“變”字之貼切、之精準。

體量之變!3000萬輛汽車市場的強力背書
2016年,中國汽車市場產銷規模再攀新高,全年累計產銷雙超2800萬輛,同比增長分別為14.5%和13.7%,并再次刷新全球單一市場的歷史紀錄,連續八年穩居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加上100多萬輛的進口車,一個3000萬輛級的汽車市場已經成型,領先排名第二的美國市場多達1200多萬輛,因此有人說中美汽車市場之間隔著德國、日本、印度等多個市場;在全球市場所占的比重,中國市場已由四分之一強向接近三分之一邁進。
就在一年前,也就是猴年之初,相信沒有人會想到2800萬輛這個數字,全行業的“穩中求變”令人印象深刻。在消費結構升級、三、四線市場潛力釋放、小排量車稅收優惠、SUV車型受到市場青睞等一系列利好要素刺激下,中國汽車市場再度給人以極大的驚喜。
但正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中國汽車市場能否在今年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小排量購置稅優惠政策調整是否會讓“政策市”現了原形,依靠SUV市場紅利迅速崛起的自主汽車能否延續強勢......一系列“變量”或將成為新一年待解的謎題。

規模之變!汽車跨國集團的“千萬輛”之約
從全球范圍看,大眾汽車集團在2016年“出乎意料”,而又頗具戲劇性地成功實現對豐田汽車集團的“逆襲”,成為全球汽車業的新霸主。這一變化對已經連續三年奪得全球汽車銷量第一的豐田打擊不小。據外電報道,2016年,大眾集團在全球范圍內的總銷量達1030萬輛,與2015年相比增長3.8%;豐田集團雖然尚未公布具體產銷數據,但以此前預期的“1009.8萬輛的銷售目標”來看,被大眾集團超越基本成為事實。
造化弄人。當年,正是為了趕超豐田,一干大眾精英不惜在汽車排放上造假,卻因東窗事發而功虧一簣。然而,在經歷高管內斗、尾氣排放作弊、北美市場下滑等不利因素的同時,倔強的大眾汽車卻走出一波上揚行情﹍﹍兩相對比,令人唏噓,也足見反差之強、變化之大。
不僅如此,在全球范圍內業已形成的豐田、大眾和通用的千萬輛級“三大”格局,也正在悄然發生變化。2016年,隨著卡洛斯-戈恩“智取”三菱汽車,另一個千萬輛級的汽車巨頭——“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已悄然而至。由此,大眾、豐田、通用和“雷諾-日產-三菱聯盟”這4家千萬輛級跨國公司,拉開了與800萬輛的現代-起亞、600萬輛的福特及其他汽車巨頭的差距,也徹底改變了21世紀之初,全球汽車產業所謂的“6+n”格局。

結構之變!高檔車聚焦兩百萬輛大關
盡管2016年全球高檔車市場好戲連臺,變化不斷,但整個舞臺仿佛還是由德國三大品牌主導的“三句半”表演:奔馳、寶馬、奧迪各說一句,然后才有其他品牌插科打諢、接上最后“半句”的機會。
在闊別11年高檔車統治地位之后,奔馳“王者歸來”,重新奪回年度銷量冠軍,并讓梅賽德斯-奔馳品牌年銷量首次超過200萬輛;曾經在上一個猴年后來居上的寶馬,盡管沒能在這一個猴年成功守擂,但也讓BMW品牌在全球領先11年之后,成功突破年產銷200萬輛大關,為自己的百年盛典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奧迪雖然未能趕上奔馳、寶馬的“步點兒”,但也以全年產銷187萬輛的成績,創造了自己全新的記錄并改寫了歷史,這一成績約為德系三強之后最接近的追趕者銷量的三倍。至此,全球高檔車市場正式進入BBA的200萬輛時代。
聚焦到中國市場,高檔車市場一直的領跑者——奧迪銷售近60萬輛汽車,同比增長3.6%。在巨大的體量之上,增速雖有所放緩,但這一數據與二線高檔車品牌領頭羊在全球市場的總銷量相當,足見中國高檔車市場之巨大,更可見奧迪在30年前來華時的勇氣和遠見。但是,兩位來自德國的“同鄉”——寶馬和奔馳已經清晰地出現在“奧迪汽車的后視鏡”中:寶馬和MINI品牌共交付新車516355輛,同比增長11.3%;奔馳和Smart品牌在華銷量達480944輛,同比增速28%。
難怪奧迪也在2016年積極求變,謀求所謂的“再合資”。只因變化來得太快,奧迪的舉動竟然令業界,甚至是合作30年的老伙伴都猝不及防……幸虧母公司代表——大眾集團董事海茲曼教授趕在猴年的末尾“急踩剎車”,又讓可能的新伙伴不知所措……
自主之變!長城汽車成功跨過“雙百”
2016年,緊隨長安汽車之后,長城汽車成為第二個年銷汽車超百萬輛的自主品牌。相比之下,這個“百萬輛”更有含金量:無論產品結構,還是單車價值,或是企業收益,長城汽車都達到國內外同行鮮有的高度:在產銷量突破百萬輛的同時,凈利潤預計超過百億。
變化之中,自主品牌另一個備受矚目的明星當屬吉利汽車。2016年,吉利汽車一再上調銷量目標,全年最終銷量超76萬輛,并提出:吉利之年(雞年)沖擊百萬輛的目標。至此,長安汽車、長城汽車、吉利汽車等自主品牌第一陣營企業,已經在百萬輛的規模上挑戰車界巨頭。可做比較的是,1992年,中國汽車產銷首次突破百萬輛,當時有近百家汽車制造企業,是典型的“雜貨湊”;上世紀90年代中期,韓國現代汽車首次邁入百萬輛行列……從這樣幾個“坐標點”來看,以“兩長一吉”為代表的自主品牌,正在實現一次歷史性的跨越!。
后記:
英國著名作家、詩人奧斯卡·王爾德曾說過:“每一個瞬間既是他的全部過去,又是他的全部將來”,有了坐標,我們才知道走向何方。
從2016年的“標尺”出發:無論中國汽車市場的2800萬輛,還是汽車跨國公司的1000萬輛,或是高檔車翹楚的200萬輛,還有自主品牌的100萬輛...…“猴年”確實帶給汽車產業太多的變化,甚至打下諸多變化的歷史烙印。“金猴之變”已成過往,“聞雞起舞”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