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林杰,男,漢族,福州人,高中學歷,1960年1月出生,1981年5月參加工作,2002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東南(福建)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生產部技術長。
【精彩語錄】
“我不比別人聰明,只是在前進的道路上一直沒有放棄”
“我從不擔心徒弟們超過我,我最擔心的是他們在我退休前還超越不了我”
【榮譽稱號】
2009年 被授予“福建省首席高級技師”稱號
2010年 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稱號
2013年 被授予“福建省勞動模范”稱號
【人物故事】
車子開過去,看一看、聽一聽,立刻就能知道車身有沒有問題,問題出在哪里;車門難開,拉一拉就能發現是哪個螺絲的問題。見識過東南(福建)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生產部技術長林杰手藝的客戶和同行無不豎起大拇指,“林師傅干的活,就是讓人放心!”
21歲成為一名電焊工,36歲進入東南汽車廠從事鈑金工作,36年的“汽車人”生涯,早已讓林杰的雙手長滿了老繭。林杰以卓越的技藝和勞模特有的品質,成為新時代工匠的楷模,詮釋了一生擇一事的幸福。

從普通焊工到“技術長”
出生在汽車世家的林杰,高中畢業后被分配到福州汽車廠焊接車間,成了一名電焊工人。1996年,林杰選擇到新成立的東南(福建)汽車工業有限公司。
當時廠里的鈑金技術比較落后,許多工藝都要請外國人來做,不僅按小時收費,而且要的是美金。這激發了林杰的斗志。一開始,有五六個人和林杰一起學,可學習過程太苦太累。兩年后,只有他一人完成學業。之后,林杰抓住時機,提高自己的技術。
自從36年前成為汽修工開始,林杰就努力學藝,用心盡責,如今雖然已經是東南汽車生產部技術長,且獲獎無數,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但他依然兢兢業業工作在第一線。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這是他對自己的要求。
有人問林杰,一線工作這么艱苦,為什么還要堅持呢?他回答:“我不比別人聰明,只是在前進的道路上一直沒有放棄,始終堅持不懈和嚴苛要求自己,一步步走了過來。”

5項發明獲專利
談起林杰,業內人都對他開創的鈑金無損修復技術贊不絕口。這項技術就是在不損壞鈑金漆面、又保證外觀品質的前提下,將凹凸不平的車身復原。車身的鈑金通常不止一層,作業區域十分狹窄,但林杰可以在最隱蔽的位置打出一個小洞,讓直徑不到1厘米的撬棍進入。如今,鈑金無損傷修復技術全面應用于東南汽車的生產中。
技術革新是企業的根本,林杰從骨子里喜歡對技術精益求精。他將硬砂輪片替代布砂輪片作業,讓東南汽車每年節省布砂輪片10萬余元;在不降低生產品質的前提下,又用80#研磨紙代替120#研磨紙,不僅大大節約了生產成本,而且保護環境。此兩項改善技術,參加了2010年“6.18”金點子大賽分別獲得銀獎與銅獎。
此外,林杰還摸索出了一套完整的管理焊點品質的方法,并建立和實施了一套系統的焊點品質管理體系,加以先進的超聲波儀器的檢測判定,有效地控制和檢測焊點品質。
目前,一種汽車無損鈑修照明電源自動開關系統、車輛扭力測試裝置、一種移動式焊接設備懸掛裝置3項已榮獲授權(實用新型)專利。一種無損外觀鈑金修復技術的發明、一種鈑金修復工具的發明2項榮獲審核階段專利。

渴望被徒弟超越的“老師傅”
靠著老一輩經驗成長起來的林杰,深知“傳幫帶”的重要性。為此,東南汽車特別設立了“東南汽車技能大師工作室”。“我從不擔心徒弟們超過我,我最擔心的是他們在我退休前還超越不了我。”林杰說。
為了有效發揮工作室在日常生產、新人教育訓練、多能化等各方面專業技能提升中的作用,工作室制定詳細的教育訓練計劃,進行分階段分步驟的培訓并且撰寫培訓心得報告,形成了系統的師徒培養機制。
“30多年一門心思做一件事,并不是所有人能做到的。”林杰的徒弟宋存訓說,林師傅的言傳身教與堅持,深深影響了每一個徒弟的一生。
如今,“東南汽車技能大師工作室”培養了高級技師20余名,技師30余名,他們都已成為各級干部和技術專業人才。工作室成員13人中,已有獲高級技師以上職稱7人。(注:本文轉載自八閩國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