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在無錫市錫山區東北塘街道,一幅便捷出行的新圖景正徐徐展開——定制公交開進田間村頭,就醫專線實現"家門直達院門",手機一點"隨需公交"即刻響應。而穿梭于街巷阡陌,將這份"出行幸福"送入千家萬戶的,正是靈活高效的金旅星辰純電動微循環客車。三條流動的民生線如同城市血脈延伸至鄉村末梢,悄然改變著東北塘居民的生活軌跡。
指尖輕點,"隨需公交"秒變專屬座駕
"微信發條消息,空調巴士就到樓下了!"嚴埭社區的朱阿姨展示著手機預約記錄。當居民突遇購物、訪友等臨時需求,金旅星辰便化身"動態響應者"——30分鐘內抵達任意預約點,6米靈巧車身在窄巷間自如穿梭。這種"缺啥補啥"的創新模式,讓公交從固定線路升級為"移動服務點"。
在嚴埭社區不足5米的窄路上,金旅星辰正上演著精妙"舞蹈"。司機老李輕點中控屏,360°環視系統將晾衣桿、石墩等障礙物清晰呈現。"以前這種路根本不敢進,現在會車誤差不超過10厘米。"他轉動方向盤,車輛靈巧避開伸出的屋檐。車廂內,剛結束超市采購的張伯把菜籃放進特設置物區:"雨天預約到單元門口接人,車費還比打車省一半!"車輪碾過青石板路,將"人等車"的傳統模式徹底顛覆。
“就醫專線”,從“家門”到“院門”的高效直達
每周一、三清晨7點,"巴士鄰居東北塘站"總排起特殊隊伍。老人們安靜候著擋風玻璃前貼著"錫山醫院專線"標識的金旅星辰。"50分鐘直達,輪椅都不用收!"環翠苑的言滿其扶著老伴踏上車廂寬達1.35米的低地板。這趟全程無停靠的專線,將20公里就醫路壓縮至普通公交三分之一時間。
恒溫25℃的車廂里,化療患者李阿姨裹緊披肩:"冷風不會直吹頭,終于能安心睡會兒。"司機老陳透過后視鏡觀察乘客狀態,純電驅動的靜謐空間里,只有空調柔和的送風聲。當車輛駛過錦陽村稻田,1.35米寬的電動塞拉門緩緩開啟,坐輪椅的吳老伯被直接推入專屬停放區。"傳統公交要收輪椅折騰十分鐘,現在5秒完成上下車。"隨車志愿者小周固定好輪椅安全帶,窗外掠過成片金黃的稻浪。
“村村通”,開進院落的"幸福班車"
正陽村周老伯的晨練路線變了:出門遛彎5分鐘,準能在村口遇見金旅星辰可愛的身影。作為無錫首條"村村通"專線主力,金旅星辰鉆進傳統公交無法抵達的"毛細血管",將春塘社區、錦陽村等5個偏遠村居首次接入城市路網。
"以前去街道騎電動車要20分鐘,現在上車吹著空調就到了!"朱阿姨刷著老年卡,車身輕微傾斜駛過陡坡。在裕蓉社區,王姐把裝滿活魚的塑料桶放進防濺水置物區:"趕早市回來還能趕上8點的班車。"最讓村民驚喜的是與"巴士鄰居"驛站的銜接——當星辰停靠東北塘樞紐站,乘客可無縫換乘前往市區的3路公交。正陽村的周老伯數著電子站牌:"去市中心醫院就轉一次車,再不用讓孩子請假接送了。"
車輪滾過處,村民的生活半徑正悄然擴展。春塘社區的小伙子在車廂連接城區招聘會信息,錦陽村的民宿老板通過隨車WiFi更新預訂系統。曾經因交通不便擱置的創業計劃,如今隨著公交時刻表重新激活。
暮色中的裕蓉村口,末班星辰緩緩停靠。車頂的LED燈帶劃破田野夜色,照亮返鄉村民的笑臉。這抹流動的星辰,正將"抬腳上公交"的樸素期盼,寫進無錫鄉村振興的溫暖注腳。